广东:支持符合条件餐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
2025-06-26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
2月20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《广东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,《措施》提出,创新多元化消费融合场景,优化服务消费市场供给,加快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,有效扩大服务消费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、多样化、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《措施》主要涉及推动餐饮住宿、家政服务、养老托育消费扩容提质;推动文化旅游、体育健康、教育培训等消费高品质发展;丰富数字化、绿色化消费场景,扩大会展消费;打造多业态、复合化服务消费场景,打造新型消费空间;营造良好服务消费环境;加强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,共计23条细则。
具体来看,扩大养老托育供给方面,《措施》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大力发展银发经济,出台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。统筹银发经济产业布局,培育银发经济潜力产业,开辟银发经济发展新赛道。
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方面,要推进电子竞技、社交电商、直播电商、无人零售店、自提柜等新业态布局,支持直播电商平台创新虚拟主播、3D直播间等带货模式和场景。推动应用智能感知设施、5G+XR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拓展信息消费应用场景。
积极推进绿色消费方面,积极开展绿色家电、绿色建材、新能源汽车等应用推广活动。积极发展家电、消费电子产品和服装等二手交易,鼓励闲置物品共享交换,加强废旧家电、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。
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,支持广州、深圳市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。用足用好广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,争取深圳纳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新一批试点城市,持续深化电信、教育、养老、医疗、健康等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,在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、吸聚高端服务业项目方面先行一步。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营利性、非营利性养老机构。
为支持相关政策落地见效,《措施》从加强财税金融支持、夯实人才基础和探索建立统计监测体系等三方面加强政策支撑保障。
其中,《措施》表示,用足用好现有产业发展促进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,支持服务消费相关企业数字化改造等,支持服务消费相关市场主体做大做强。加大对餐饮住宿、养老托育、家居家电、文旅、电子商务、电子竞技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,增加适应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金融保险产品供给。支持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、发行信用类债券,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。为银发经济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。持续丰富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等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
猜你喜欢

腾讯云越过山丘


布林肯警告以色列


金太阳(300606)2024年中报简析: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,盈利能力上升


杠杆炒股哪家强?助你轻松赚大钱


华兴银行发声明回应会议补贴


炒股加杠杆是怎么操作的


广东学校体育教练员设置细则出台,获教师资格后可转任体育教师


特斯拉(TSLAUS)连放大招:推出新款Model 3后,大幅下调Model S和X在华售价


警惕!深圳投资诈骗公司名单曝光


康尼机电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:“塞拉门下摆臂”


固态电池量产竞赛,专家称国外领先1年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

美国GDP、PCE联袂来袭!黄金2318保持坚挺 FXStreet:金价须突破这一关键水平破高

4月2日基金净值:华安添瑞6个月混合A最新净值11914,涨014%

缅甸王和印度军的战争,不留俘虏

本周盘点(129-22):海尔生物周跌1631%,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出112495万元

前纽约联储主席:美联储需要一场“股债双杀”以遏制通胀

中集安瑞科(03899HK):2月28日南向资金减持166万股

(图表·漫画)新华调查|诱骗

跨境电商洋葱集团赴美IPO 净赚2亿元为何却被评级“谨慎下单”

岩石股份(600696SH):上半年净亏损773776万元

金融稳定法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化解


一季报点评:富国中证沪港深500ETF基金季度涨幅705%


非农超预期触发连锁反应!黄金V型反弹,降息概率闪崩!


纳尔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:“一种可喷绘PET单向透视贴”


邦达亚洲:贸易忧虑有缓解迹象 美元指数小幅收涨


一季报点评:易方达恒生科技(QDII-ETF)基金季度涨幅2026%


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反弹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93%


1200双眼睛加入“西子寻助” 5分钟帮游客找回走散儿童_西湖_余处寻_陈宗耀


巴菲特抨击关税和保护主义:“贸易不应成为一种武器”


春节过后,万亿“超额储蓄”能否引发报复性消费反弹?
